创新前移 服务下沉助力 山东纤维纺织产行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第一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山东“十强”产业,聚焦《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在质量监测、技术帮扶、标准研制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在纤维纺织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标准引领”赋能“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支部坚持以标准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通过一线调研,了解到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网棉胎新产品能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此前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因此没有生产及检验依据。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支部党员主动与企业沟通对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联系安徽财经大学、中国棉花协会等单位,“政产学研”联动推进无网棉胎行业标准制定。历时六个月,经过反复试验,从通用安全性能、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三个方面规定了无网棉胎的考核指标,并顺利发布实施,标准的出台,提升了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新增超过1000万元的销售收入。
“山东模式”助力黄河流域棉花质量提升。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如果把黄河比作一条龙的话,山东就是龙头。省纤监中心主动扛起推动黄河流域棉花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重任大梁,“三级联动”在济宁金乡开展“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监测质量提升试点”,积极探索棉花质量监测模式,服务黄河流域棉花产业有效供给。构建“党旗红、棉花白”党建“链动”机制,发布三项地方标准,引导推广优质棉花品种、优化棉花种植模式、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棉花亩产量增加200余斤,每亩收益提高800余元,形成促进棉花质量提升的有效经验。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质量监测模式在全国棉花主产区进行了经验推广,打造棉花质量监测“山东模式”,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服务下沉”构建质量提升“一站式”平台。一支部坚持将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提质增效优势,走进生产车间现场,走到一线人员身旁,走到产品加工台前,与企业人员一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面为企业把脉问诊,切实将相关企业的“急难愁盼”情况摸准摸清摸透,助力企业补齐质量短板,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聊城临清是“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全国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等,为加快推动临清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推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一支部将“纤‘微’服务”党建品牌搬进企业,在聊城临清设立纤维质量提升服务平台,派出技术骨干从产品、企业、产业三个层面开展多层次、立体化质量技术帮扶,将质量监测延伸在一线,将技术服务扎根在一线,将标准制定研究在一线,汇集优势资源,加大科研攻关,帮助聊城临清市纺织企业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为聊城市地方特色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出积极贡献。
“纤‘微’服务 先锋力量”,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