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链”上党建,以标准升级促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12-06 09:40 【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党支部

 

一、案例综述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要求,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党支部主动服务我省农机装备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做好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文章”,做强“链”上党建,以产业链标准升级为抓手,探索形成“点-链-网”标准化工作法,即产业链重要节“点”上有关键标准培育,产业“链”上有产业图谱领航,“网”上有标准体系赋能,为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良策”,做强“链”上党建,做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一)“点”上有关键标准培育,让企业更暖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的重要指示和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链开展广泛调研,以“关键标准”为切入“点”,做好标准的培育与升级。一是深入调研农机装备领域主要产品、龙头企业以及产业布局等,全面梳理农机装备产业现有标准情况,构建农机装备标准体系,着重关注农机标准的空白点与堵点,形成关键标准培育清单。二是以加强党建引领为主线,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实地研讨与网络课堂相结合,为我省企业解读标准化相关政策与标准制修订的程序与要求,提供标准制修订全周期个性化服务,“嵌入式”培育助力我省农机标准化工作纵深发展。三是持续关注标准升级,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发挥关键标准以点成链,以点带面的作用,协助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对标达标、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

(二)“链”上有产业图谱来领航,让企业更安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农机装备是我省重点产业链之一,推进标准化稳链工程。一是全面分析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链状况,包括产业链重点企业、技术水平、主要产品等,识别产业链优势与短板,特别是“卡脖子”技术,绘制产业链图谱。二是全面梳理产业链重点节点现有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及企业标准情况,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三是分析找出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标准培育的方向,指导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标准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我省农机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网”上有标准体系来赋能,让企业更省心。

以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农机装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方向,优化完善农机装备产业链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全面梳理农机装备相关标准,构建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以企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二是以党建为抓手,构建好“企业-技术审评-企业”三维沟通矩阵,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标准化合作,以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大农机装备”发展格局。三是做好前瞻布局引导,通过瞄准科研领域农机装备研究热点,对标准体系进行前瞻布局,加快农机装备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为标准,引领支撑农机装备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山东省农机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案例背景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装备研发生产大省,拥有较为完整的农机装备产业链,农机装备制造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产值近1000亿。拥有雷沃、五征、时风、华夏、巨明、金大丰等一批优势特色企业,产品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等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覆盖“耕、种、管、收、储、运”农业生产各环节。

我省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标准化强链工程,培育和发展企业联合标准,以标准助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要求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就“农机装备标准提升”做出部署,安排重点农机装备标准研制、关键技术指标提升等工作。对照这些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标准提升、标准引领是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机装备产业链稳链、强链、延链的有效措施。

三、创新亮点

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党支部以“点-链-网”工作法为抓手,深入企业一线,着力打造“党建引领 标准赋能”特色党建品牌,围绕农机装备产业链、标准链深度融合,提出产业链延链补链建链、标准体系优化建议,为农机产业发展献良策,解决农机企业实际困难,助力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绘制农机产业链图谱,为强链延链补链献良策。

在全面梳理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链相关企业、技术、应用以及国内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产业成熟度、技术先进程度等内容,绘制农机装备产业链图谱。通过产业链图谱,分析出产业链存在的3个方面问题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等10项清单。

(二)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研制方向献良策。

通过提取农机装备产业链共性特征,以农机装备产业链环节为主线,结合产业链结构和特点,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划分为4个子体系:基础通用、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服务标准,覆盖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共汇总792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07项,行业标准280项,拟制定标准205项。全面分析标准体系短板与漏项,找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与短板,确定6个重点标准研制方向。

(三)厘清标准升级痛点堵点高质量发展献良策。

针对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标准升级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一是完善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二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标准链深度融合;三是优化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标准有效供给;四是强化产业链标准实施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四、案例成效

通过“点-链-网”标准化工作法,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标准赋能”特色党建品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产业链状况、技术水平、绘制产业链图谱,全面梳理产业链标准,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明晰标准培育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我省农机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汇聚产业发展新合力。

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秉持“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和企业需求,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大文章,为产业链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扎实开展标准审评工作,为农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贴心技术服务,汇聚产业发展新合力,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构建“标准链”,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支部聚焦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我省农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开展调研,全面梳理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找出标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提出优化标准体系的建议,持续释放标准服务新活力。

(三)标准提升塑造新动能,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为搭建贯通农机装备标准管、研、用渠道的高端交流平台,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力量,加强产学研标用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链智能化提升暨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等专家围绕“标准助力设备更新,智能推动农机发展”研讨会主题,与会专家客观分析产业链、标准链空白点,深入交流农机现状及未来方向、技术创新、标准引领作用等,为我省农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