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开展“诗与远方·文学遇见文旅” 作家走进山东文旅创作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当代文学创作与时代文化需求、群众服务需要相融合,更好助力山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13日,由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文旅集团主办,《山东文学》编辑部承办的“诗与远方·文学遇见文旅”作家走进山东文旅创作笔会在泰安、临沂、潍坊等地开展。《人民文学》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北京市作协专职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山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山东文旅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洪雷,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山东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超,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山东文旅集团团委书记、党群统战部副部长杨立华,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温亚军,文艺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李晓晨,《中国作家》纪实版主任佟鑫,《上海文化》执行主编王光东,日照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立君,以及作家小饭、赵月斌、刘君、王川、陈谨之、邢庆杰、黛安、李云亮、顾金栋等三十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11月12日上午“诗与远方·文学遇见文旅”作家走进山东文旅创作笔会启动仪式在泰山·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区举行,仪式由刘玉栋主持。赵艺丁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山乡巨变是具有根源性意义的中国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现象,是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流通的全新形态和全新样貌,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也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命题。“在中国新时代山乡巨变中,齐鲁大地上有着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山东文旅集团结合实际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希望各位作家能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着眼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和文旅高质量发展,创作推出更多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的名篇佳作,用优秀作品讲好山东故事、文旅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更好贡献文学力量。”
孙超在致辞中向与会作家们介绍了山东文旅集团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和项目进展情况,表示这次采风地点精选泰山九女峰、天蒙山、沂山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岳景区,以期作家们在自然山川中感受“活力文旅、磁力文旅、魅力文旅”,用生花妙笔为山东文旅故事点睛,并对山东文旅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作家代表徐则臣、乔叶先后发言。徐则臣表示,创作美好作品,文学和文旅是一样的。“山东文旅赋予诗与远方的实践,也是我们作家们做的事情。一件事情,如果不把它讲出来,修饰好,也是传播不下去的。作家们要书写这份美好,创作美好的作品,言之有文,传之有理,我想这个意义上,文学和文旅是一样的。”乔叶表示,多年前在天蒙山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天蒙山的虚与实》,此次来九女峰的感受同样如此,乡村振兴“其实也是虚与实的结合,让文学的元素和本土的资源互相加分赋能。虚,是指理念非常先进,实,则是落地扎实。一路看来,如果用文学来比喻,我想它在设计上有评论家的缜密,同时也有着诗歌的想象、散文的气质、小说的细节……”
会上,还举行了山东文旅集团文化品牌顾问受聘仪式。高洪雷为徐则臣、乔叶等与会作家颁发山东文旅集团文化品牌顾问聘书。
11月13日,文旅产业文化提升研讨会在天蒙山景区会议厅举行。作家们齐聚一堂,围绕“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开展研讨,为文旅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与会作家们从文化底蕴、文学赋能、乡村发展、人文提升等角度畅谈文学与旅游的关系,在文学对文旅产业的文化提升、推进旅游层次丰富性等方面各抒己见,展开有益探讨。
笔会期间,作家们深入泰山·九女峰、天蒙山、沂山等山川景区,感受自然风景、历史人文和红色故事,为书写山东故事收集更多素材,让文学同文旅深入融合。在九女峰和沂山,作家们在实地走访中感受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在天蒙山,作家走进抗大一分校历史馆、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地旧址、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场馆,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重温红色革命历史,见证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为创作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积累素材。(撰文/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