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作品评论 > 正文

姜建政:评史怀宝长篇报告文学《悬壶山河》|乡村医生的历史丰碑

更新时间:2023-11-02 | 文章录入:jkz | 点击量:
·························································································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历史又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家,无疑是记录历史的人。在创造历史和记录历史的共情共感中,实现了人类历史的赓续,文明的留存。翻开作家史怀宝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悬壶山河》,赫然呈现的是曾拯救万千家庭、让新生的共和国创造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的奉献者群体,一部让奉献与感动成为主基调的时代交响,一曲凝聚几代人心血与拼搏的时代壮歌,这就是书中一直咏唱的主题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

  作家运用大量的实地采访素材,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演变进程、发展路径、社会效应等等中国故事,讲述得感人肺腑,涕泪交零,让为历史作出巨大贡献的主人公们成为作品的主角,时代的英模,历史的巨人。

  回顾艺术反映的过程,赤脚医生即现在的乡村医生曾被反复歌咏过,有连环画册、邮票,电影,有长短篇小说等。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的故事过于感人,曾是共和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是消灭肆虐已久的各种传染病、不断提高国人健康指数、提高人均寿命的大爱医者,是支撑中华文明不断向前迈进、让站起来的东方大国不断走向繁荣的民族脊梁。

  《悬壶山河》讲述的是医者仁心的故事,是共和国历史浓墨重彩的篇章,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写照,是作家深入生活为人民书写的长篇巨制。

  一、人民创造与时代进步辅车相依的历史丰碑。翻开新中国的历史,国家在战乱频仍、兵燹不断中实现独立,人民在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中实现自立,举国上下一篇欢腾,展现的是全体人民精诚团结、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扬眉吐气、富强国家的民族抱负。时间定格在1965年,新中国已成立16年,一个让百姓忧心、领袖焦心的问题凸显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当时,卫生部的报告显示:“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毛泽东主席,一代伟人,看到了这其中的问题,果断决策:“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服务。这个被广大农民热情拥抱、一代代人为之奉献青春热血的重要决策,被称为“六二六”指示,创造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辉煌篇章。作家抓住这一历史节点,还原了历史上那些开创一个时代的普通民众的创举。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1965年夏就开始办医学速成培训班,学期四个月,学员学成后回公社当卫生员。其中的优秀学员代表王桂珍,用自己最青春的奉献,为后来被称为“赤脚医生”的职业书写了一代传奇。

  与“六二六”指示相伴相生的创新举措,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公社的卫生员覃祥官琢磨总结的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实践检验和总结,呈报到中南海,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肯定。作品中写道: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以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段语录为报眼,头版头条转发了这篇题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并加了编者按,称合作医疗是一件新事物,称赞共产党员、杜家村大队卫生室赤脚医生覃祥官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此后,全国95%以上的农村陆续推行了合作医疗制度。这是最具纪念意义的细节,是见证中国人民伟力的历史丰碑。从那时起,广大的农村人口,享受着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带来的健康福祉,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针对头疼脑热、跌打损伤、肠道感染、疫苗接种等等的医疗救治与服务。此一创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间奇迹”,

  二、历史场景与塑造人物相得益彰的宏大叙事。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塑造人物,其核心是反映时代精神。赤脚医生是时代的奉献者,他们的群体数量庞大,在高峰时达到150多万。1985年国家出台政策,改赤脚医生为乡村医生,他们以新的身份坚守为民服务的理念,以不变的轨迹延续着传奇故事。其中可歌可泣的人物,灿若星河。无论哪种文学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尽述。因此,我们回顾历代作家艺术家歌颂赤脚医生的作品,都是从一个或者几个视角,反映这个庞大群体中那些默默奉献、为民服务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典型人物。

  作家史怀宝作为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作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书写一代代传奇付出了心血与汗水。在地域跨度与采访数量上,作家在引言与后记中进行了描述:从2015年起,我随机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0多名平凡而优秀的乡村医生,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领略他们高德大医的精神情怀。八年来,笔者从山东到甘肃,从黑龙江到海南,从酷暑到寒冬,走访了一个又一个赤脚医生。在此,我们为作家的奔波驰骋给予礼赞,为那些进入作家视野、再现于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表达无限感激和崇高敬意。正是在采访中接触了大量的赤脚医生代表,时间跨度从建国至今,无数感动的场景与人物故事,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那些代表人物中,有我们熟悉的、从赤脚医生成长为共和国医学泰斗的钟南山、李兰娟,有开创者代表王桂珍、覃祥官,有大量奉献在一线的具有丰富治疗经验、掌握中医真髓的民间高手。作家如画坛妙手,绘制了遍布祖国各地、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人物长廊,在每一章节,看到的都是人物那栩栩如生的面孔,听到的是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妙手回春、大医精诚的救治故事。蕴含在赤脚医生和乡村医生身上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医德基因,是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执业使命,更是新中国人民对革命先驱和先烈们无私无畏革命精神的继承。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激励着包括赤脚医生在内的亿万人民拼搏奉献的凌云壮志。

  作为描绘英雄群体的人物长卷,《悬壶山河》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苦学成医”的不凡经历,都有身怀绝技的不俗表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那些医圣先贤,如发明了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医术的中医鼻祖扁鹊,发明了麻醉剂“麻沸散”并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的“外科鼻祖”华佗,确立辨证论治法则、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写下鸿篇《千金要方》的药王孙思邈,效神农遍尝百草、完成雄篇《本草纲目》的药圣李时珍。这些辉煌的名字,是中医的奠基人、光大者。在当代中国,是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为中医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悬壶山河》作者历尽艰辛、用事实诉说的一个历史真谛。

  三、大爱奉献与鱼水情深的人间暖剧。如果说人间悲喜,有什么是最令人感喟的,在生老病死四件大事中,疾病是最具震慑力的。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却难能释然面对疾病,尤其是关乎生死的各种绝症。中西医都在克服疑难杂症上下工夫,但是各有千秋。透过《悬壶山河》中那些为百姓解除病痛、甚至治愈绝症的医学奇迹,你不得不佩服中医辨证施治的功效。我们普遍熟悉、称谓医疗奇效的俗语“偏方治大病”,恰恰是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在古老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所印证的中医奇迹。所用药材也是山野可采集、田地可种植的中药材。与大量使用医学器材、成本高企的西医对比,就地取材、人工熬制汤剂,配以针灸、拔罐等手法的中医,成本简直不可同语。赤脚医生、乡村医生通过少花钱、不花钱,治大病,普遍造福于百姓,显示了中医的神奇与核心竞争力,因而大受基层百姓的欢迎与拥护。

  治疗肝腹水,是西医的短板。作家在书中记述了这方面的中医奇迹。在第七章“死神门口的守护员”中,“救命绝招”一节讲述了湖南省浏阳市官桥镇苏故村的赤脚医生刘丙生,将一位被大医院弃置的肝癌伴腹水的患者,通过饮用自创的消瘤汤,外用中药制剂冷开水调敷肝区,从死神那里拉回来,经过三个月治疗,患者生化检验指标正常,病理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已能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乳腺癌,是发病率很高的病症,困扰着多少女性。目前,化疗是最常见的西医手段,但是患者经济负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是残酷的现实。在第八章“大国中医”中,讲述了一个奇迹:赤脚医生丛玲华用中医药草——鹅不食草治好一位女性乳腺癌患者。1991年10月,那位患乳腺癌的女士,被切去一只乳房,术后疼痛难忍,打杜冷丁不管用,医院也没有办法,打发患者回家。丛玲华接诊病人后,多方打听求教,老师俞铁良告诉用鹅不食草试试,他背上背篓,上山采集,下山时摔了一跤,左脚骨折,忍痛赶回来熬药,服下后,一袋烟的功夫,产生奇效,患者不疼了。后经半个月治疗,患者痊愈。看到患者家里债台高筑,丛玲华没有收取一分钱。这个堪称奇迹的故事,演绎了大医精诚的中医美德,也书写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篇章。

  在《悬壶山河》的每个章节中,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全书18章,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分布在各地、肩负使命、一生精勤的赤脚医生,有的是中医世家,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巾帼名医,有的是年轻新一代。作为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他们共同的追求是殚精竭虑为患者寻觅救治良方,共同的举动是跋山涉水不惧风雨上门治病。那些常年奔波在高山、河谷、渔村、水乡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赤脚医生,那些内心充满感激与铭恩的被治愈患者,他们作为主角,联合上演了一部部中国大地特有的人间暖剧,践行了中华民族奕代传承的纯真、善良、感恩美德。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代代拼搏进取的创新精神,保护华夏民族世代繁衍的屏障是医圣先贤发明创造的中医理论与技艺。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历史,更不能淡忘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的赤脚医生,如今的乡村医生。

  四、社会调查与历史反思情理相兼的现实背书。众所周知,医疗负担重,是眼下百姓普遍的感受,对比一些国家的免费医疗,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赤脚医生的历史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人们难以忘怀;纪念赤脚医生的文学作品也从不同方面讲述了那些动人的传奇故事。中国医疗奇迹的创造者——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医疗资源短缺树立了样板。今天在市场化医疗改革的浪潮中,曾经的不花钱、少花钱、治百病的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被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代替,但是医疗费用高、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日益凸显。作家在采访中,与赤脚医生们一起深入那些因病致贫返贫的老乡家中,看到底层百姓无助的生活状态,常常伸出援手,捐款捐物,还时常写文章动员全国的乡村医生和志愿者一起帮扶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群众。作家在引言中,透露了自己写作《悬壶山河》的初衷,就是“弘扬大医精诚、大医爱人和精准扶贫的正能量精神,倡议大家真扶贫、扶真贫”。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制度。我们的医疗改革还需要完善,作家发出尊重、扶持赤脚医生、乡村医生的呼唤。在后记中,作家总结到:首先是收入低,没有保障。二是尽管政策规定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一样看待,但是赤脚医生不能转正,很多贫困地区的赤脚医生没有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三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基层医疗条件差,工资低,学习中医时间长,政策呵护不到位,导致农村中医越来越少。很多医生终其一生勤苦学习、掌握了诸多医治良方,无法有效传承。一生酷爱中医、身怀绝技的广西博白县女赤脚医生黄莲花,不知治好多少病人,更是因为治好了一位身患胸椎结核病、被县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村民,名震四方。她一直想收个徒弟,没能如愿,在救人岗位上猝然离世,留下终生遗憾。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一面镜子,作家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解读者。近年来,报告文学作为文艺的轻骑兵,及时反映社会重大事件,社会反响越来越高,吸引了很多作家进入创作者行列。作家史怀宝,多年关注基层赤脚医生的生存状态,搜集那些身怀大爱、无私奉献的赤脚医生代表,一些章节早前在一些媒体发表过,引起很好的反响,这坚定了他采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作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从多方面反映赤脚医生的现实版图、医德高风,记录了这个群体中那些身怀绝技者的医疗奇迹。同时,作家通过大量实例,也反映了基层医疗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为医疗事业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总之,《悬壶山河》是对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典型代表的记录,是对这个英雄群体的时代颂歌,更是对当代中医发展史伟大探索历程的总结与反思。要实现人民的健康,赤脚医生的故事,还要继续讲述下去。